年报又见票据贴现规模大增 “一票难求”会否重来?

时间:2024-08-20 01:57来源:[db:来源]作者:[db:作者]点击:

导读:
扫描关注公众号

4月份,信贷投放出现季节性回落,二级市场的票据利率也掉头向下,其中半年期国股转贴现利率已下探至2%以下,银行机构对信贷投放的态度明见分歧。

证券时报记者据年报数据统计,截至4月24日已披露2022年年报的27家上市银行中,有18家银行的票据贴现规模增速在15%以上。其中,国有大行的票据贴现增速更为明显,建设银行、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的票据贴现规模不仅翻倍式增长,且纷纷突破万亿元大关。

虽然去年各家银行加大了对票据贴现的配置力度,但是其收益率相较其它资产下降幅度较大,配置票据资产的“冲贷”特征依然存在。不过,证券时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,商业银行一季度信贷投放节奏明显前置,随着经济逐渐复苏,其对后续信贷投放仍有信心,预计类似去年银行大幅配置票据资产冲高信贷规模的情形不会出现。

票据利率:4月向下

进入4月下旬,票据利率下行较为明显。其中,半年期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由上月末的2.59%降至1.80%。

一般情况下,月末因信贷投放需求临时增加,配置票据资产的机构较多,在二级市场上买入需求较大,会带动利率快速下行。对此现象,广发证券银行分析师倪军认为,4月本身就是信贷供需小月,叠加去年4月基数较低,央行和银行信贷额度可能缺乏稳定参考系,部分银行或利用当前的额度自由度为6、9月囤额度。

光大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认为,票据利率“季末冲高、跨季回落”行情多发生在信贷高景气度时期,而4月份信贷节奏有望回归“月初回落、月末冲高”的特点。4月以来,信贷在月初再度出现大幅回落,最终景气度高低的胜负手依然取决于月末冲量的力度。

中信证券明明团队认为,参考近期票据利率走势,预计信贷增长依然维持较高的景气度,虽然增速较一季度将会有所放缓,但预计4月仍将保持同比多增的态势。

对于银行信贷投放的节奏,星展银行高级经济师周洪礼认为,从季节性角度看,一般每年都是第一季度比较高,接下来的季度,总数应该是可以维持双位数增长的。因为经济持续复苏,也会对信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,而且拉动的主轴来自于国企在基建、制造业等方面的信贷投放。

在周洪礼看来,虽然企业贷款数据呈现比较快的增速,尤其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长很快,但这些数据依靠国企在基建、制造业等方面的信贷需求拉动,相对而言,民企的投资意愿现在还是比较弱。

年报票据:冲量明显

与去年年初形成反差的是,今年以来商业银行依靠票据贴现冲量信贷规模的动力减弱,在经济复苏的节奏下,信贷投放较为超预期。反观去年,大幅配置票据资产成为商业银行冲高信贷规模的利器。

去年,因实体有效信贷不足,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一度陷入低迷。由于票据贴现计入贴现行的信贷规模,商业银行为应对“资产荒”,“以票充贷”动力大增。从二级市场利率看,在商业银行月末“抢票”的推波助澜下,2022年的票据转贴现利率几经逼近于零,市场上“一票难求”。

在公布2022年年报的A股上市银行中,不少银行的票据贴现规模大幅增长,不仅增速飙到五成甚至翻倍,且占据信贷比重也大大提升。具体看,建设银行、瑞丰银行、农业银行、工商银行、渝农商行、重庆银行、交通银行以及常熟银行等8家上市银行的票据贴现增速均在50%以上。

2022年,国有大行的票据贴现“冲量”最为明显。例如,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、农业银行等3家银行2022年末的贴现规模相较2021年底均翻倍式增长,增幅分别为118%、176%、137%,票据贴现规模也都站上了万亿元。

与大行比肩的是瑞丰银行,该行是目前披露年报的银行中唯一一家票据业务增幅在100%以上的中小银行。截至2022年末,瑞丰银行票据贴现余额为76.91亿元,相较去年末增幅高达162%,占其客户贷款的比重由2021年末的3.45%直接飙升至2022年末的7.48%。在瑞丰银行,除去个人贷款,这一比重也仅次于制造业的20.02%、批发和零售业的9.50%。

飙量背后:收益难为

尽管上市银行于2022年大幅度配置票据资产,推高了信贷数据的增长,但这一业务并不“赚钱”。各家上市银行披露的年报数据显示,相较于公司贷款、个人贷款或零售贷款,票据贴现平均收益率的下降幅度是最大的。

其中,建设银行、农业银行、交通银行等银行的票据贴现收益率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,甚至低于2022年的存款平均付息率。例如,建设银行2022年的票据贴现利息收入为102.16亿元,平均收益率为1.46%,相较去年同期的2.56%下降了1.1个百分点。瑞丰银行方面,该行2022年的票据贴现实现的利息净收入只有9909.5万元,少于2021年的1.13亿元,下降了12.08%。

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低成本资金,便利企业间支付、结算、融资需求,但为了追求形式上的“冲高”而过高配置,或已偏离这一业务本身和政策倡导的原本意义。

证券时报记者曾从业内了解到,监管部门或有意通过限制“票贷比”指标来控制银行“票据冲量”的行为,但并未有相关具体措施出台。去年,亦有一部分银行调节票据占比数据,审慎收票。

最新文章
推荐文章

热门标签

[db:TAG标签]

宝宝网

备案号:豫ICP备19027285号

声明: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